搜索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14|回复: 0

大气浩然 大德沛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2 08: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祭鼎铭文”暨“和平宣言”读后
赵京战
鼎,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政治、文化现象的凝聚。鼎是国之重器,甚至成为国家的象征。争夺江山叫“问鼎”,建立新政权叫“定鼎”。铸鼎纪事,是国家记录重大事件最严肃的方式。积淀着中华文化的历史情愫。这次南京的“公祭鼎”和“和平宣言”,具有极不寻常的意义。
首先,这是国家行为,是整个民族的整体行为。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此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设公祭日,铸公祭鼎,举行公祭活动,这正是体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正义呼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集体发声,声震环宇。炎黄狮吼,雷霆叱咤,天涯海角,四维八极,东慑扶桑,西警欧美。世纪之吼声,九霄之钟鸣,感天地,泣鬼神,日月为之掩光,蛟鳄为之潜行。公祭壮举将作为世纪之吼声而永载于史册。
其次,这是神圣的行为。采用铸鼎的形式,告知天地,通达神明,皇天后土,神人共鉴。侵略者用屠刀展现了它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这不仅是对中国人的屠杀,而是对全世界人类正义和道德的公然践踏。举行公祭不仅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悼念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更重要的为了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铸之于鼎,告知于天,昭示于世人,昭示于子子孙孙千秋万代。
鼎铭,即鼎上铸造或刻制的铭文。公祭鼎的铭文,采用了四言诗句的“诗经体”。诗经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四书五经”之首,在中华民族心灵中,具有庄严神圣至高无上的地位。先民流传,圣人亲删,儒门学业,冠之首篇。尧典禹谟,殷盘周鼎,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国典家事,雅颂传承。四言章句,音谐而铿。节奏爽朗,大吕黄钟。碑记篆刻,多用其形。典雅庄重,崇敬顿生。铭文采用“诗经体”,正是体现了公祭仪式的沉雄庄重,规格高标,雄视环球的气概,彰显了中华民族顶天立地威武雄壮的民族尊严。
铭文首先歌颂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广被世界。仁义之风,化行天下。紧接着叙述近代中国,积弱积贫,致使九原板荡,中华陆沉,险些被列强瓜分豆剖。“板荡”一语,出于《诗经·大雅》中的《板》和《荡》两首诗。这两首诗都是写有关国家动乱的内容,因而后人用“板荡”来表达动乱的年代。日寇乘此之机大举侵华,破卢沟,占南京,屠城四十日,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 ,造成举世震惊的大屠杀惨案。接着笔锋一转,叙述抗战的历史:“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一九四五年(乙酉)八月,日寇投降,抗战胜利。今国家设立典章,制定规矩,规定12月13日为国家公祭日。铸鼎公祭,铭文昭昭。祀我国殇,永世不忘。文中“永矢弗谖(xuān)”一语,出自《诗经·卫风·考盘》:“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意指永不忘记的意思。
综观全文,用词爽朗,用语慷慨,大气浩然,大德沛然。挟波涛之汹涌,振鲲鹏之风抟。抒日月之光华,状河山之斑斓。国家尊严,民族威仪,与天地同在,与英灵永存。华文宝鼎,允为合作;鼎铭合璧,足垂长久!
国家公祭仪式上,南京一中77名学生,作为南京市青少年代表,集体宣读《和平宣言》。77名青少年,寓意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77周年。
《和平宣言》也是用四言诗“诗经体”写成,以情动人,文采斐然,与《公祭鼎铭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宣言》开头叙述回忆了南京惨案的简要历史经过和大屠杀惨烈状况,控诉了日寇的暴行。紧接着写了对大屠杀的历史思考,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百年悲叹,警钟鸣响。”着重从汲取教训方面,进行深刻的历史反思。宣言的结尾,着重写了公祭活动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强调“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
《和平宣言》作者是74岁的南京市作协顾问冯亦同。从2002年开始,他先后五次应邀执笔为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国际和平集会撰写《和平宣言》,这已经是第六次了。今年与往年不同,这是首个国家公祭日的《和平宣言》,原来用的“政论体”不能适应这么庄严郑重的场合了,因此他涉猎典籍,大胆探索,果断选择了四言诗“诗经体”的形式。这样既能彰显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特色,也契合国家公祭仪式这样庄重的场合。用先贤智慧表达时代主题,将悲壮的历史追溯、庄严的和平祈愿,浓缩在宣言之中。既考虑到韵律和节奏,也要考虑到内涵和气势,能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卓越智慧。同时,《诗经》诞生于民间,词语也要接地气,琅琅上口,适合朗诵。
《宣言》中使用了一些典故。“国殇”一语,出自《楚辞·九歌》第十章,诗中说:“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意即南京惨案的死难者以及抗日先烈,为国捐躯,永为鬼雄,永远值得后人祭奠纪念。“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一语,出自晋·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北宋·宋祁、欧阳修《新唐书·张廷珪》:“古有多难兴国,殷忧启圣,盖事危则志锐,情苦则虑深,故能转祸为福也”2014年7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的讲话,也引用了“殷忧启圣,多难兴邦”这句话。“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一语,出自《礼记·礼运篇》。 “大德曰生”出自《周易·系辞传》“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彝训” ,指祖宗、尊长对后辈的教诲、训诫。语出《书·酒诰》:“聪听祖考之彝训。” 孔传:“言子孙皆聪听父祖之常教。”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三极彝训,其书言经。”元稹 《赠乌重胤父承玭等制》:“追念本始,无忘尔先,永锡追荣,用章彝训。” 王闿运 《武慎刘公墓志铭》:“当世才德,莫能与俦,自非亲服彝训,孰能名之。”都是这个意思。这些典故运用自然,不着痕迹,符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口吻,使《宣言》庄重典雅,掷地有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和博大胸怀。
这里需要着重说明的是,纪念战争惨案,悼念战争亡灵,为什么要发表“和平”宣言呢?为什么还要强调“丹忱抒写,和平诗章”,宣扬 “和平发展,时代主题”呢?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的体现。仇恨报复,以牙还牙,冤冤相报,何时了结?欲消弭战争,制止屠杀,最根本的是广行仁义,德被万民,远离战争、珍重生命。战犯屠伯,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侵略扩张,如众矢之的,人人唾骂。使其四处碰壁,八面受阻,欲蹈前辙而无所逞其技,此釜底抽薪之上策也。吾堂堂中华,炎黄胄裔,德威并济,众志成城,即有不自量力以卵击石者,必被中华之铁拳击之如齑粉矣!
公祭之日,昭告世人。巍巍宝鼎,熠熠雄文,光耀中华,泽被四邻。列祖列宗,庇其子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 鲁ICP备15038617号-1 )

GMT+8, 2024-3-29 06:59

© 2001-2014 Powered by Discuz! X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